“刘医生,感谢你
让我挺过了这一关!”
回访电话里,
97岁的卢奶奶(化名)
向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
开元院区骨科副主任医师刘世琼
连连道谢
谁能想到一个月前
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
曾因一场粉碎性骨折站在生死边缘
是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骨科团队
用精湛医术为她筑起生命屏障。
高龄遇险
九旬老人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一个月前,卢奶奶在家中不慎滑倒,左髋部的剧痛让她瞬间无法动弹。因手术风险大,被多家医院婉拒后,家属慕名将卢奶奶送到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CT影像显示:左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骨折移位非常明显。更棘手的是,卢奶奶的基础病很多,有Ⅰ型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营养不良以及营养不良性贫血,还有严重的冠心病,虽然心脏植入了起搏器,但她还有频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些严重威胁着卢奶奶的生命。
“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对高龄老人尤其凶险。”刘世琼解释,卢奶奶年龄大且基础病多,手术风险非常高,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医者担当
骨科团队直面“刀尖上的挑战”
“老人的身体条件太差,可若放任不管,无疑是放弃生机。”刘世琼说,如果不手术,老人长期卧床会引发压疮、感染,生命或许只剩半年;如果手术,摆在团队面前的是三重难关:骨折粉碎程度高,复位固定难度非常大;患者基础病较多,围手术期可能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及冠心病导致死亡;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及术后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随时可能致命。
“只要有希望,就不能放弃。”经过科室反复讨论,刘世琼决定采用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这种微创技术能最大限度减少创伤,但对操作精度要求很高。
考虑到全麻可能加重肺部感染,麻醉医生选择了难度更高的腰麻。面对老人严重骨质增生的腰椎,麻醉医生凭借多年经验反复调整穿刺角度,成功完成穿刺,为手术扫清了第一道障碍。
手术当天,刘世琼在C臂机实时引导下精准操作。导针穿刺、螺旋刀片植入、主钉固定……最终顺利完成骨折部位的良好复位和内固定。
重生之路
九旬老人重获“行走希望”
术后,开元院区骨科医护团队结合卢奶奶的身体状况,量身制订了个性化的康复与护理方案。当卢奶奶能在床边坐起时,家属激动得红了眼眶。“原本以为只能保守治疗熬日子,真是多亏了刘医生!”出院时,老人紧紧攥着刘世琼的手,反复念叨着“遇见好医生了”。
“高龄不是手术的禁区,关键是有没有打硬仗的勇气和能力。”刘世琼坦言,卢奶奶的经历证明,只要术前评估精准、术式选择恰当,术后针对患者基础疾病和临床常见并发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即使是九旬高龄老人也能化险为夷,在绝境中绽放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专家名片
刘世琼副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骨科
坐诊时间:周二全天
擅长:熟练掌握骨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疗,对四肢骨折、骨盆骨折、四肢血管神经损伤、髋膝关节置换、关节镜下微创治疗、骨与软组织复杂感染的诊疗有丰富的经验。
(谢雅敏 梁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