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一颗不起眼的枣核,竟差点要了我的命!”近日,康复出院的卢女士(化名)满怀感激,向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急诊外科的医护人员连连道谢。这场惊心动魄的经历,源于她几天前一次“不小心”的吞咽。
据卢女士回忆,几天前她在食用红枣时,不慎将一枚枣核连同果肉一起咽下。当时她并未在意,以为小小的枣核会“随波逐流”,自然排出体外。然而当天晚上,持续的腹部疼痛向她袭来,且痛感越来越剧烈,还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家人见状,连夜将她送到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急诊外科。
接诊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并查体后,高度怀疑是消化道异物引发的急腹症。随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令人心头一紧:一枚尖锐的枣核赫然卡在卢女士的小肠部位,更严重的是,枣核尖锐的棱角已经刺穿了肠壁,导致小肠穿孔。腹腔内已出现感染征象,情况万分危急,随时可能引发弥漫性腹膜炎甚至致命的感染性休克。
“立即手术取出异物、修补穿孔,刻不容缓!”急诊外科主任杨延辉当机立断。就这样,凌晨4点,急诊外科团队火速响应,与麻醉科、手术部密切配合,为卢女士实施了紧急剖腹探查手术。无影灯下,杨延辉带领团队精准定位,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枚长约2厘米的“肇事”枣核,并对被刺穿的小肠进行了细致修补,成功化解了这场由小小枣核引发的生命危机。
术后,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卢女士的腹痛逐渐消失,受损的肠道功能一天天恢复,身体状况稳步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以前总听人说‘囫囵吞枣’,以为吞个枣核没啥大不了,这次可真是用命买了教训!”卢女士心有余悸地感慨道,“现在全家吃枣,都记得先把核挖掉。”
科普警示:小小异物,大大隐患
进食务必专注小心:食用红枣、话梅、鱼、鸡鸭等带核、带骨、带刺的食物时,切忌匆忙、谈笑或注意力分散,务必细嚼慢咽,最好提前去除硬核、骨刺。
老人儿童更需警惕:这两类人群吞咽功能相对较弱,是异物卡喉或消化道损伤的高危人群,尤其要小心看护。
误吞异物,切勿轻视:一旦不慎吞入异物(如枣核、鱼刺、骨头、硬币等),即便当时没有不适,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应密切观察自身状况。
腹痛呕吐,及时就医:若误吞异物后出现持续性或剧烈腹痛、呕吐、无法进食、发热等症状,必须立即前往医院急诊就诊。这往往是异物嵌顿、穿孔或感染的信号,延误诊治后果严重。
此次成功救治,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更生动体现了医院急诊外科团队在处理消化道异物、急腹症方面的高效响应、精准判断和多学科协作能力。面对此类突发急症,快速诊断、果断决策和精湛技术是守护生命的关键。
专家名片
杨延辉副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急诊外科主任
坐诊时间:每周五全天
擅长:急腹症、肝胆胰腺肿瘤、胃肠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微创手术治疗。
(谢雅敏 梁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