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电话的铃声打破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肿瘤医院(开元院区)胃肠肿瘤外科二病区病房的宁静,77岁高龄的王大爷(化名)餐后腹痛将近一天,当地医院的影像结果提示消化道穿孔。因其高龄、基础病多、治疗风险高,当地医院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
家属连夜驱车100多公里将王大爷送至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就诊,急诊科检查后,分诊至胃肠肿瘤外科二病区。王大爷到达病房办理住院手续时,值班医生顾晨文详细询问了病史,越问越揪心:高龄、冠心病、慢性心衰、贫血、低蛋白血症——任何一项指标都预示着巨大的手术风险。但是腹腔内清晰可见的膈下游离气体使得消化道穿孔导致的感染性休克一触即发。
挑战重重,迎难而上
面对王大爷复杂的身体状况,顾晨文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取得家属同意后决定迎难而上,立刻行手术探查,同时向科室主任周博汇报了相关情况。值班医护人员通力配合完成术前准备后,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周博也迅速赶到医院,参与救治工作。
术中发现,果断抉择
无影灯下,腹腔被打开,探查结果令人心忧:因餐后穿孔且穿孔时间较长,腹腔污染严重,充分冲洗后发现穿孔并非常见的良性溃疡导致,而是位于胃体中部的胃癌穿孔,胃壁明显增厚,穿孔孔洞较大,呈不规则多边形。若采用良性溃疡穿孔常规修补术,不仅穿孔难愈,术后腹腔感染所致感染性休克也难规避;但若行急诊胃切除,因肿瘤及穿孔位于胃体中部需全胃切除,且患者高龄、腹腔污染严重、基础病多,术后致命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心衰等)发生率骤升,病情复杂凶险程度远超预期。
综合评估患者状况后,周博带领手术团队毅然决定直面巨大风险、调整手术方案:从单纯的穿孔修补术,转为风险更高却能为患者争取生机的“全胃切除术”!这既是对团队技术实力的严峻考验,更是医者责任与担当的生动诠释。
手术团队当机立断,于术中再次与患者家属深入沟通,待家属充分理解并同意后,联合麻醉科团队开始手术。手术室的无影灯彻夜明亮,直至清晨仍未熄灭。胃肠肿瘤外科二病区团队凭借精湛医术与丰富临床经验,在患者高龄、合并冠心病与心衰等多重高危风险的“高压线”下,成功攻克难关,顺利完成“急诊全胃切除手术”。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王大爷积极配合治疗,先后闯过感染、心功能、营养等重重关卡,身体逐步康复,最终顺利出院,重获健康。
迟来的警示
被忽视的身体“报警信号”
谈及过往病史,王大爷坦言长期受“黑便”“贫血”困扰,却始终没当回事,也未曾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正是这些被他忽略的健康“警示灯”,最终导致肿瘤进展至晚期并引发穿孔的危急局面,将他推向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周博提醒:胃癌早期症状隐匿,但并非无迹可寻。长期、反复出现的以下症状需高度警惕:1.黑便(柏油样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如胃)出血的信号。2.不明原因的贫血、乏力:可能与慢性失血有关。3.持续的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或疼痛。4.食欲减退、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战胜胃癌的关键,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或有胃癌家族史者,请务必重视定期胃肠镜检查。
专家名片
周博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开元院区)胃肠肿瘤外科二病区主任
坐诊时间:周一(门诊2号楼2楼C区6诊室)
擅长:贲门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的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及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曾在德国鲁尔大学附属knappschaft医院学习,在消化道肿瘤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荣获河科大一附院“优秀专家”“优秀青年骨干医师”“十佳医生”等荣誉称号。
(谢雅敏 梁靓)
推荐阅读: